设置

关灯

高长老指活路重八行乞 返寺庙受剃度正式

第(3/4)节
一些元杂剧的故事。有《窦娥冤》,剧情控诉了封建政治的腐败和平民百姓的痛苦。有《陈州粜米》,讲述的是:一个叫作张撇古的男子揭发刘小衙内等人假公济私、损人利己,被打得遍体鳞伤依然痛骂奸贼,宁死不屈。

    朱重八还从杂剧包公戏的故事中知道包公是北宋的好官,也叫包龙图。包龙图善于断案,对犯人量刑判决——该杀的杀,该革职的革职,该杖打的杖打,该罚款的罚款。后来,他听说包公的原籍在庐州解集乡,有包公祠、包公墓,就到那里瞻仰、凭吊,盘腿坐在包公墓前念诵了一遍《无量寿经》四十八愿。

    在那里,重八得知包公名拯,庐州人,28岁考中进士,担任过开封府尹、

    龙图阁直学士,所以世称包龙图。包拯62岁时任二品枢密院副使,1062年病世,被追认礼部尚书,赐谥号“孝肃”。随后,朝廷派人护送其灵柩回到他的家乡安葬。因此,墓碑刻写“宋枢密副使包孝肃公拯之墓”。

    一年后,结识朱重八的两个身穿紫色长衫的流浪人约他离开庐州西行。

    三人走到合肥县(今肥西县)官亭村,重八不幸生病,一下子浑身发热,一下子全身发冷。两人取下他的背架,脱下紫衫披在重八身上,随后找了一间草棚暂住。朱重八抓裹紫衫蜷缩在干草堆不停地发抖,同伴又把他的薄被给他盖上。

    两人照料他两三日,病情有所减轻,三人继续上路西行。重八因病体弱,一天才走42里,接近傍晚才到六(音:陆)安城东的三十铺。

    三人远远望见一座七级砖砌浮图(宝塔),走进才知此地原是一处寺庙遗址。由于战争的缘故,所有的房屋都已荡然无存,只剩下断垣残壁。

    紫衣人看见宝塔附近地边有一个三角形茅草窝棚,两人便把重八扶进窝棚坐下,对他说:“尔有疾走不得,且留尔在此住三日,待疾愈。三日后我们再来会尔。”说完就奔向15公里远的六安。

    三日后,重八的病竟然幸运地好了,却不见两个紫衫人回来相会。

    第五天,他不再等待,前往六安。上午进了六安城,看见一个老儒生背着一个小书箱,非常吃力。

    朱重八心生怜悯,便对他说道:“老先生,我帮尔负箧如何?”

    老儒不让。重八担心他半道发生意外,便陪他同行到朱砂镇,然后在一棵大槐树下休息。

    老儒对重八说道:“师父,观尔相貌非凡。我善以星历推命,尔把生辰年月日说与我听,试推一下。”

    重八便把生辰八字全部告之。老儒沉吟良久,这才说道:“吾推命多矣,却无如尔贵命!只是金星照命,凶。愿尔慎之!凡事先谋而后动。今日此行,利往西北,不宜东南。因历(历法)告以未然(不曾如此)之事。甚悉(详尽)。”

    朱重八谢过老儒,询问他的姓氏名讳、住地。老儒皆不回答,只是叫他上路。于是,重八先西行乞讨,到了固始县(今属河南)、信阳(今属河南),接着北上到达汝州(今属河南)。后来向东流浪,经陈州(今河南淮阳县)、鹿邑县(今属河南)到亳州(今属安徽),最后南下到达颍州(今安徽阜阳市)。一路平安。

    后来朱元璋经历十六年刀光剑影,当上了皇帝。想报答这个老儒,可是无处可寻,只好嘱咐史官在《明太祖实录》中记下此事。

    1346年(元至正6年),18岁的朱重八返回孤庄村扫墓,祭拜父母、大哥的亡灵。见灾情没有完全好转,又继续流浪化缘。

    1348年,朱重八估计濠州百姓的生产、生活已经恢复正常,就再次返回家乡,回到了皇觉寺。他对高长老讲述了自己的一些所见所闻,认为人世间罪恶太多、苦难太多,要求剃度受戒,正式出家修行,将来好度众生。

    高长老答应了他。一个吉日良辰,皇觉寺钟鼓齐鸣,众僧身披青色袈裟汇聚法堂,站得齐齐整整,合掌行礼。长满头发的朱重八在法座下站定。高长老在法座上说道:“听偈:寸草不留,六根清净。与尔剃除,免得争竞。”

    净
第(3/4)节
推荐书籍:被读心后装丑炮灰成了团宠毓歆的爱与愁穿进虐文后社恐病弱受只想睡觉第六驱逐队完全攻略师尊她清心寡欲甜美的少女人妻,夏日祭的二三事-历战外国留学生和骚货舍友们的国际大都市疫情隔离全记录骚到爆的小阿姨全寝室穿到古代逃荒仙道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