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长老指活路重八行乞 返寺庙受剃度正式
第(2/4)节
昨日走了一天路,下午吃了一个馒头。怕讨不上饭,留了一个。
第二天早上,他想:今天到了定远要化缘,拎着篮子敲不了木鱼,怎么行?为了方便化缘,他在路上找了一根麻绳,两头绑在篮子提梁上,套住脖子,把竹篮挂在肚子前。这样,他可以左手持木鱼,右手拿木槌。
定远是座小县城,当时属河南行省安丰路濠州管辖。从皇觉寺到定远有100多里。虽然瘟疫流行已有两个月,沿途还是有不少逃难的人群。
第二天上午,重八沿着驿道(官道)走到定远的北门。他见城门有五个元兵把守,四个手持红缨长矛,一个腰间挎刀,显然是个小长官。凡是歪歪斜斜、看上去像有病的难民都被拦住、撵开,不许进城。城门右五米外的墙根下,有几具歪三倒四的尸体,都是饿死的难民。旁边停着一辆拉货的马车,车旁站着车夫和一个持矛的元兵,有两个年轻男子正在把尸体搬上马车,拉到城外的乱坟岗去埋。
进城后,他沿着大街行走。看见卖小吃的摊子,就上前敲着木鱼,低头轻声念诵《无量寿经》四十八愿。
有的摊主信佛,见是和尚化缘,就施舍了一点食物。到了中午,重八讨得三颗油炸小面丸、一个烤红薯、一个馒头。第一次乞讨就得到施舍,他很高兴,钻进一个没人的小巷,津津有味地享受了一顿小吃午餐。不过,他没有吃光,留下了馒头,预防下午讨不到。这日子还长着呢!
结果,下午还真的没有收获,馒头成了他的晚餐。由于旱灾、瘟疫的影响,定远城很萧条,行人稀少,生意清淡。第二天,重八离开定远前往梁县,第三天上午走到了梁县(今梁园镇)。
梁园镇在南北朝时,是慎县治所,后改梁县。元朝时属庐州路(今合肥市)管辖。当年庐州地区没有受灾,食物还比较丰富。梁县历来都是江淮中北部区域农副土特产品集散地,鼎盛时,曾吸引江苏、河南及周围十多个县的客商前来交易。于是,一些小吃、小菜应运而生。
比如,油炸狮子头、小“鳖”、烧卖、春卷、包子、油条等。其中,油炸狮子头和小鳖以其独特的风味在众多食品中脱颖而出,成了梁园小吃的代表。油炸狮子头的主原料为面粉,但其做工的方法和油炸的火候很讲究。油炸完成后,造型真如狮子之头,口感特点是“脆、焦、香”。
朱重八有幸讨得两个。谢过施主,马上吃了起来,感觉比定远的油炸小丸子强多了!当时他已经很饿了。
小“鳖”的配料更为考究,原料有面粉、香油、芝麻、糖丝、生姜等,做成椭圆形,烤制而成。出炉后长约6厘米,宽约4厘米,状似缩头伏鳖。口感特点是“香、酥、甜”,美味绝伦。
朱重八在小“鳖”店门口旁敲了很长时间木鱼,店主才给了一个小“鳖”,他一口就吃掉了。后来,重八又讨得一个包子,他留到第二天早上才吃。
朱重八在梁县待了三天,把每个小店、小吃摊都讨了一遍。店主不施舍,他就是不走,很有耐心地不停敲着木鱼。有些店主、摊主实在忍受不了,不得不施舍一点打发他离开。
晚上,朱重八躺在梁县的关公庙里,总是回想白天乞讨的情景,回味那些小吃,不时地笑出声来。
早上离开梁县后,朱重八走了大半天,下午到了庐州城。
元末的庐州路属河南行省淮西道1。淮西道治所也设在庐州城。
这是一个大城,城墙高,城门宽,门洞深。大街小巷很多,店铺林立,小吃摊点也多。衣衫整洁、彬彬有礼的和尚化缘还是比较容易得到施舍。
朱重八在庐州住了较长时间,有了不少见闻。他得知五月时,汴梁(开封)地区连降大雨二十多天,黄河暴涨,下游曹州(今山东曹县)的白茅堤决口,洪水横灌大运河,淹没了济宁路(今山东济宁市),严重影响了南方粮盐漕运北方。决口还使黄河改道向南泛滥,淹没了虞城县(今属河南)、砀山县(今属安徽)。死的人比闹旱灾的濠州还要多。
在庐州,最使朱重八受益的是听闻了
第(2/4)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