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分卷(43)

第(3/4)节
考古发掘的编钟,每一套都符合相同的音律,这足够说明,它们的诞生不是巧合,而是源于中国古代的一种音乐规则,存在严格的音阶、音律标准。

    老教授说起自己的研究,语调都变得严肃又专业。

    他抬手敲击着下层大甬钟,说道:利瑞克这六件甬钟的声调是sol、、do、re、。

    流畅动人的旋律,在钟应心中,准确的对应上了五声徵调音阶,徵羽宫商角羽。

    声音渐渐回荡在空中,威纳德又重新敲响了一段旋律。

    而中国发掘出来的战国编钟,多为九件甬钟,组成sol、、do、re、i、的音调。

    依次响起的声调在钟应耳朵里,完完全全对应了徵羽宫商角羽商角羽。

    同样是战国编钟,我基于编钟成套制的可能性猜想,所以为利瑞克编钟,复制了后续的三件套甬钟

    老教授持钟槌,快乐敲响了中层甬钟,发出了re、的响动。

    这样的九个音,才是完完整整的战国编钟。

    叮叮咚咚的敲击声,伴随着威纳德的即兴授课,回荡在这间博物馆。

    哪怕是参观的游客,都好奇的停下来,看这位老人熟练的敲响钟体,阐述这套复制品的创作原理。

    威纳德脑海里仿佛装着全部的研究资料,对编钟数据信手拈来。

    他虽然不懂中国古典的五音,但是将一套编钟的音阶频率,用数学的方式算得清清楚楚。

    钟应敲响的是乐曲,教授敲响的是自然科学。

    他沉浸在自己久违的授课之中,赞许着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独特的青铜乐器祭祀文化的传承。

    他说着还一时兴起的提问:既然你会敲编钟,那你就应该知道,我们耳朵所能欣赏的频率,都会以一种奇妙的比例排列,否则,再多的音律都是噪音。

    孩子,告诉我,面前这套编钟,是采用了怎么样的音律?

    老人脸上尽是激动和兴奋,他显然知道答案,可他更想知道钟应的答案。

    钟应没见过如此痴迷编钟的外国人,他笑着接过递来的钟槌,仿佛接下了一项老师对学生的考核。

    敲响过两首乐曲,钟应已经将面前每一件编钟的声音熟记于心。

    他没有急于敲响钟体,而是缓缓回答道:

    按照古希腊的五度相生律的规则,编钟与编钟之间的音,完美符合了三分之一的比率,充满了几何学的思考。

    可他勾起笑意,看向身边充满期待的老教授。

    不过,在比毕达哥拉斯的研究更早的时候,中国已经存在了相似的三分损益法,进而获得了更为精确的十二平均律,所以,这套编钟采用的应该是

    钟应拿过一只钟槌,顺着教授的讲述,敲出了编钟上舒适的十二个半音。

    它们来自古老的战国,尚未诞生清晰的定调。

    在没有出现毕达哥拉斯乐制c(do)、d(re)、e()音名以及赫兹、音分的规则之前,它们已经存在于青铜乐器之上,以古老深邃的铭文,传承着五千年延续的音乐灵魂。

    那些灵魂,拥有着世界上最为美妙的名字

    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钟应说出的每一个音阶,都有着中文特有的韵律。

    他不需要一一翻译,就能依靠着敲击编钟发出的轻响,告诉这位只懂得do、re、i的老先生,什么是中国乐律。

    它们刻写在编钟铭文上,记载于《管子》《周礼》《吕氏春秋》,回荡于东方大地上空,整整五千年,余音绕梁,从未断绝。

    青铜钟的响声,盘旋在利瑞克博物馆现代化的展厅。

    钟应骄傲的说:刚刚我向您敲响的十二平均律,是中国律学家、音乐家朱载堉先生,在1584年用算盘计算出2的12次方根的无理数,推导出来的全新声律。它解决了毕达哥拉斯五度相生律的缺陷,又经过意大利传教士的传播,
第(3/4)节
推荐书籍:你喜欢不如我喜欢(父女1v1)夕阳在迟暮死去好男人穿成年代文女主假弟弟[七零]我的性经历何不食肉糜(系统、穿越)体育老师的新婚之夜[综] 神明行途【现言】逢灯(1v1)藏欢(百合abo)[hp同人] 听说七年级里就剩你还是单身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