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第(1/2)节
陈琪受伤了,没法出去锻炼,他只能在院子里帮忙。还会吹口哨,给静谧的早晨,添一丝活力。
少数时候,他们会上山。独臂大侠杨过自觉还可以出去打天下,但赵.姑姑.敏是不会同意的,顶多让他去小寒潭钓鱼。可高耸的大山就在眼前,谁能忍得住呢?赵敏陪着坐了一会儿,鱼老是不上钩,脚都冻僵了。陈琪十分有眼力见的建议“运动保暖”,一运动就动到山上去了。冬天的山上也有能吃的,枝头还挂着没摘完的榛子之类野果,灌木丛里有野鸡蛋、野鸟蛋。
更往上、往后的山,找不到人来承包。山林不允许砍伐,种水果、卖木材都不行,就让它们发挥最原始的作用,巩固水土,吸收二氧化碳。在这片冬林之下,还有好东西。冬笋还埋在土里,嫩桑叶已经发芽,紫背天葵和黄鹤菜已经能吃,最喜欢的还是荠菜,绿油油一片,又嫩又鲜。
一篮子野菜清炒,一条鱼分两段,鱼骨煮汤,鱼肉滑入香菇粥。一个字,鲜!
上山野过之后,动极思静,两人通常要缩在客厅大沙发上看书。陈琪琢磨他的画技,总觉得还有进步的空间。赵敏时不时还要远程处理生意上事情,总被嘲笑劳碌命。
一只尾羽长长的锦鸡突然飞到窗台上,“嘿!偷吃叶子来了!”那可是精心养护的绿植,赵敏跳起来驱赶,一把米洒到院子里,锦鸡就跳过去了。
远处太阳暖融融的照着,雪山有些刺眼,近处的冰凌折射着灵动的光。
“我梦寐以求的隐居修仙生活,终于实现了。”
陈琪从后面轻拥着她,赵敏护好他受伤的手,微微一笑。
第87章 番外一
小安是个学设计的, 跟着导师做器形研究, 美院狗一只。干这行的,难免灵感枯竭,这就需要全国各地找项目, 民族特色、传统习惯,甚至路边野花,巴不得入眼的东西都能激发灵感。
最近,赵全正用全木框架结构房屋得了国际设计大奖, 又被大众传媒报道, 很是火了一阵, 听说他也做器形,小安就拉着师兄屁颠屁颠来了。
“你说的靠谱不?老师同意吗?”师兄看着面前毫无特色的小镇有些慌, 没出口的是老师给报销路费不?
“靠谱, 靠谱。你知道赵全正吗?哎,不知道没关系, 知道全木框架结构房屋就行,整栋房子主结构不用一根钉子,全是榫卯结构拼接,地基入地不深,屋顶设计繁复沉重, 重重的压下来,不仅能保证房屋不倒, 更是应对地震的良方。借鉴紫禁城的设计, 专为应对地震的设计。没听获奖时主持人的溢美之词, 肉麻~我都快背下来了。”小安当然是觉得有谱才来的,出钱的老师也不是傻子。
“一个学建筑的……”
“放心,人家本行是木工,开了工作室,有做家具、摆设之类的家居用品,和我们的专业还是有很大重合部分。”小安无视师兄的吐槽,拉着他继续往前走。
走着、走着,他们就发现了不同。全国城市千篇一律,按说这样的小镇按说也没有不同。可他们刚刚走过短短三百米的距离,就有两家木工店。五金杂货店摆在门口最醒目的工具也是木工工具,偶尔还有用简易牌子写着“收二手家具”“收木材”之类的。街面上疯跑的孩子,玩具也不是千篇一律的流水线产品,总有大城市是少见的手工作品。
学艺术的都敏感,两人对视一眼,知道自己没来错。
“你好,请问老赵木工坊怎么走?”小安的手机导航让他前方直行五十米,可前方是一堵墙,他又不是哈利波特。
“哦,端走,顺着人多的,今天那儿热闹了。”被问的人习以为常,自从老赵在这儿开张,操着外地口音来问路的人,没有一千,也有八百。
小安疑惑,“端走是往哪儿走?”
“哎呀,抓重点,跟着人走!”师兄拉着他往声音嘈杂的地方去,陆陆续续有人往这个方向赶,顺着人流走总没错。
小安和师兄到的时候,远远就望见了“老赵木工坊”的牌匾,高悬在
第(1/2)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