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98节

第(2/5)节
去都不够!

    本想用茶马贸易从魏与吴身上狠狠再薅一把,却没想到听见了蜀身毒道与棉花的故事,也算意外之喜了!诸葛亮已在马背上兀自沉思了起来。

    因常年战乱,西汉打通的蜀身毒道也许久没有人走了,但诸葛亮听到棉花实在是心跳如擂鼓,成都的冬日也实在难捱,不仅寒冷还潮湿,那股冷意是要钻到骨子里的,每年街头都要倒毙不少百姓甚至士卒……若是能得棉花御寒,给士卒将领一人发一件棉衣,诸葛亮哪怕是寒冬腊月也敢挥师北上!

    而且这难道不是天意吗?蜀身毒道是从我蜀汉开始,那重启这一古道,岂不是天时地利人和?

    如今诸葛亮只担忧这后世所言之温暖的“棉花”是他们经过千年、数百年时间选育、杂交培育出来的,古时候的棉花则截然不同,这样对于诸葛亮这样时不待我的人而言,便又白白高兴了一场。

    而林爷爷的回答,也为诸葛亮以及宋朝之前的古人都打了一剂强心剂。

    【古希腊著名史学家希罗多德,他在公元前500年就到过印度旅行,记述下了他在印度看到印度人种植棉花的场景,他写道:“那里还有一种长在野生树上的毛,这种毛比羊身上的毛还要美丽,质量还要好。印度人穿的衣服便是从这种树上得来的”。后来他也将棉花和棉布带回了地中海沿岸一带,于是欧洲人将棉花为“植物中的羔羊”。”

    听这样的描述,想来与我们现在的棉花,并没有多大的差别。

    身毒布,也就是棉布,其实在汉代就有了记载:“帝末年,珠崖太守会稽孙幸调广幅布献之”,这广福布就是棉布,另外《蜀都赋》、《吴录》、《华阳国志》、《南州异物志》等古籍中都提到的“吉贝”,也是棉布。

    都说棉花是南北朝传入,但准确来说,棉花早在西汉就已在海南、广东、云南等地少量种植了,只是经过非常漫长的时间,才推广到长江流域。有可能是因为亚洲棉不适应中原气候,无法越冬,因此没能推过长江一线种植吧?

    所以,虽然棉花的模样与特性这上千年来并没有改变太大,但也应当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选育,直到宋元时期,有种植棉花的农民培育出适合于北部地区生长亚洲棉,才得以推广。

    所以在古代,如果朝廷能早点重视,不是全靠民间零散的力量,不论是番薯、玉米还是棉花,推广与选育的进程都会大大缩短吧。】

    诸葛亮眼眸一亮,原来棉布就是“吉贝”,那他约莫知晓是什么东西了,也不必大老远跑去身毒了,他刚刚离开的那些西南夷族的部落里就有种植啊!

    得来全不费工夫,真是天佑我汉室!说不定这一次北伐终究有望了!诸葛亮眼眶一热,立刻派人折返去寻找“吉贝”树!

    林爷爷说着,已经和林菱走出了故宫,林菱也终于打完了谴责平台的投诉电话,回过头来对直播间挥了挥手:

    【今天直播就先到这里啦,我和爷爷要去吃北京烤鸭了!如果店里方便直播,我们再直播,如果不方便就明天长城见!】

    第85章 六播结束

    ◎如此说来,他岂不是也是一头“自费牛马”?◎

    秦朝,夜深了,林菱也下播了,青铜鼎恢复了原本的模样,嬴政从仙迹所言的蜀身毒道中忽而想起了一个人:李冰。

    秦昭王时期,李冰被任命为蜀郡太守,期间李冰父子二人接力修建都江堰,立下奇功,但嬴政却记得似乎曾见过有关李冰父子请求开拓西南夷道的奏疏,因此连夜将太史令极其弟子寻来,在秦国存放陈旧竹简的府库汗牛充栋、堆积如山的竹简中慢慢地搜寻着。

    嬴政眼睁睁看着太史令等人被竹简与积攒了不知多少年、扬起的尘埃淹没,把嬴政呛得连退三步,咳嗽中他忽然又想起了后世随手取用、洁白轻便的“纸”。

    不知那“纸”是如何制成的,是否昂贵?

    但那“纸”瞧着脆弱柔软、一撕即破,嬴政又担忧会难以长年存储……不过此事倒不算太急,回头得了机遇,便好好问上一问。
第(2/5)节
推荐书籍:逆王传说王女的清明(全)沙雕滞销,帮帮我们![娱乐圈]那些道听途说的故事弃徒信誓旦旦(古言志怪 1v1)我的姐姐是大演员舅舅故渊思池鱼见习土地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