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第(4/4)节
的人带个口信到镇上,我听到消息就会马上回来的。”
尽管原主平时比较沉默,但到底是从小在村里长大的,还是有几个玩得比较好的同伴的,自己去了镇上打短工,万一小家这边有什么事情,也有人能够及时通知一下。
孩子他爹平常玩得比较好那几家,李氏也是知道的,虽然她不觉得自己和三个孩子好好的待在村里会有什么事情需要紧急找孩子他爹的,但就怕万一遇到点意外的时候需要用到,多点心理准备总比遇到事情的时候再瞎着急来得好。
李氏点头答应道:“嗯,我知道,不过我们平常就待在村里,周围都是熟悉的人应该没有什么事情,倒是孩子他爹你们到镇上打工,平时还不知道会遇到什么样子的人呢?
你在外面千万要小心注意自己的安全,遇事不要逞强,多想想我们这个小家,只要孩子他爹你没事,对我们娘几个来说就是最好的事情了。”
第7章
李氏平常极少出门,镇上也只是去过一两次而已,更不用说更远的县里省府等其他地方了。
由于这个时代对户籍的严格限制,加上路上经常有各种危险出现,一般人如果没有必要,一般都不会愿意离开自己家乡到外面闯拼的。
人离乡贱,因为户籍的限制,人一旦离开了熟悉的家乡,到了外面人生地不熟的很大几率会遇到不可测的危险,到时候连个求救的地方都没有,很可能就这么一去不回了!
古人不乏聪明人,在见到那么多人一出远门以后,就再也没有消息传回来,不难推测出他们已经遇到了意外,在这样多血淋淋的教训面前,只能够选择跟宗族和村子抱团--互相依靠来降低各种天灾人祸带来的风险!
不只是李氏没出过远门,这周围村子里的大部分人,一辈子几乎最远的地方也不过是到过镇上罢了,有的甚至一辈子就在周边几个村子活动,连镇子上都没有去过。
一般去镇子上打短工的人,也只不过是每家每户那些家里的顶梁柱罢了,而且因为短工也不是那么好找的,有时候白白浪费了时间到镇子上,却什么活都找不到,只能够饿着肚子灰溜溜的回到村子里。
所以说也不是所有人都会出去打短工,大多数人一般有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传统思想,宁愿穷一点,也不愿意没那么大的胆子离开村子,冒险在外面找活干。
刘家几个儿子经常出去打短工,算是胆子比较大的人家了。
陶长安经过这么一个农忙,也算是勉强适应了这个时代的生活,本来他就已经觉得原主家里的日子已经过得够苦了,吃都吃不饱,还吃得那么差。
第(4/4)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