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遗诏(完结篇)
第(4/6)节
她,要她念。
“是。”她只好应了,念道:“……赵王,华而不实,无治国之才。着废去封位,迁郢都思过。”
又拿过一封,彼时皇后的唇角已经干得几乎说不出话,她抿了抿唇,艰难念道:“齐王、楚王系嫡出,身份贵重,加封食邑千户,即日起开府出宫至封地……”
上官皇后的手指抖得抽搐。她曾想到过千万种可能,一个皇帝在传位时为了扶持新君、稳固帝位,多少会帮着新君铲除一些阻碍。然而……
到底是拓跋弘心狠手辣,赵王虽然不得志,却也是他亲生的长子啊!在没有任何过错的情况下,竟因一句“华而不实”被废为庶人,遑论继位,他一生都不会有出头之日!
而自己的两个亲子,拓跋弘许是不忍心,就下旨将他们困在封地,不得回京。
皇后念完旨意,早有几个带刀侍卫捧了圣旨出去通传。林媛跪着不敢多嘴,心里亦是惊骇。
拓跋弘原是没有料到自己会死在征战的途中。他以为他还能活得很久,能够看到四海归一,受万世膜拜,也能够将大秦的江山打理妥当后再传给子孙。
至少,他应该在新皇继位之前,将诸皇子夺嫡的内乱压制下来。他需要等待儿子们长大成人,为选定好的东宫培植势力,同时打压其余皇子,让他们没有力量与东宫相争。
不过如今看来这皇位交迭已经乱成了一锅粥。莫说拓跋弘一月之前还在犹豫储君人选,随后吴王和赵王又群起相争,且大有等他驾崩后兄弟间刀兵相见的架势。
传位仓促,他只好想方设法地去补救,将赵王几个废了,能压制一点算一点吧。
“娘娘,这里还有最后一道旨意。”林媛看皇后许久回不过神,只好出言提醒。
上官皇后看向自己手中仅剩的一卷丝帛。
皇帝如此不顾父子情份,打压赵王几个,她心里已是沉沉下坠。然却是没有绝望,她清楚,自己手中还拥有上官家的势力,赵王废了就废了,又不是她的骨肉。她亲生的齐王和楚王是受先皇遗诏,迁往封地永不得回京的,但等拓跋弘驾崩,一切又怎么说得准?
还是有一争之力的。
只是不知这第三道旨意,又会是什么惊人的内容。
应是给吴王的,她想着。
手指簌簌地把东西抖开,方要看,榻上皇帝轻微咳了一声。
皇后忙又扑过去瞧他。
拓跋弘轻轻摇头,示意她不用念了。姚福升上前躬身行礼,将旨意从皇后手中收回,取过烛火放在上头燃了。
林媛讶异道:“皇上……”
“娘娘,请退下吧。”姚福升垂头与她们道。
几人只好退下了。片刻之后,跪在不远处的皇亲朝臣们亦得了命令上前来。
老天并没有额外厚待拓跋弘。半个时辰之后,大殿响起四声云板。
亲手将殿门推开的人是林媛。她的身侧站着乾武帝的第六皇子,太子拓跋琪。
迎接他们的是浩浩荡荡跪在前院中的文臣武将。
云板声不断地叩击,传遍天下,而与此同时,山呼万岁拥立新皇的声音,此起彼伏地从这个地方扩散向四周。
***
乾武二十年九月初四,拓跋弘崩于咸阳太和行宫,年四十二,谥曰圣荣孝章成皇帝,庙号显宗。
拓跋弘的谥号是“成”。他前半生收拢朝堂、擢拔贤才,后半生征战四方、荡平列国,最终却因不顾劝谏执意攻伐匈奴、夏国两国,受刀伤无救早逝。他这一生成与不成,只待后人评说了。
大行皇帝的棺椁停灵时,正是新君初登基。皇位交迭,是这个国家权力巅峰中一个悲喜交加的时刻,年轻的新皇披着孝服在父亲的灵前继位,拓跋琪正走向他全新的、充满了荣耀同时遍布着坎坷的未来。
两宫太后在同一日受封,一切依祖制,先皇中宫皇后上官氏,拜母后皇太后;淑妃林氏,拜圣母皇太后。拓跋琪给了两宫太后极大的礼遇,册封礼当日有边陲列
第(4/6)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