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娜·德
第(2/16)节
,一个出色的浪漫女人。有一天,米娜同她一起骑马兜风,看见一个宪兵远远地跟在后面,一气之下,便把逃走的计划告诉了她。没过几个时辰,德-旺格尔夫人便收到大公亲笔写的短信,准许她到法国巴尼埃尔温泉去住半年。这时是晚上九点,十点钟时母女俩已经在路上了。十分幸运的是,第二天,在大公的臣僚们被唤醒之前,她们已经出了国境。
德-旺格尔夫人母女俩是在一八二x年初冬来到巴黎的。米娜在外交圈子的舞会上大出风头。有人声称,德国使馆的先生们得到指示,要暗中阻止这笔几百万的财产成为某个法国诱惑者的战利品。在德国,人们还认为巴黎的年轻男子对女人最感兴趣。
米娜己有十八岁,尽管她怀有德国人的种种幻想,却也开始闪现一些理智之光了。她发现自己始终不能与任何一个法国女人结下友谊。在每一个法国女人身上,她接触到的只是过分的礼貌。相识一个半月以后,她和她们的友谊反不及头一天深。米娜十分苦恼,她猜想自己的言谈举止一定有什么欠礼貌,叫人不快的地方,使法国人不愿作更亲密的交往。她的地位这样高贵,为人却是这样谦卑,真是前所未见。她的面目天真可爱,充满稚气,可是作起决定来坚决果断,这与她的相貌造成鲜明的对照。她那童稚未退的面庞上,从未显露过理智的、严肃的神态。说实话,理智从来不是她的显著的性格特征。
虽说巴黎的居民彬彬有礼到了拒人门外的地步,米娜还是非常喜欢这座城市。在家乡,她厌恶街上的人向她致意,厌恶看到她的车马随从被人认出来;在c城,她把所有衣衫不整向她脱帽致礼的人都看作密探,而在被人称作巴黎的这个共和社会里,隐居对她这个性格独特的人很有诱惑力。只是她的心还有点德国味,对密友间相处的那种快乐还恋恋不舍。不过,她发现,巴黎虽然没有那种乐趣,却天天晚上有舞会,有趣味盎然的演出。她父亲一八一四年曾在巴黎住过,后来他经常跟她谈起那所房子。她找到了它,费了好大气力才把房客赶走。住进了这所房子,巴黎对于她来说,就不再是一个外国城市了,在这里连最小的房间她都熟悉。
德-旺格尔伯爵虽然胸前挂满勋章和军功牌,但骨子里却是个哲人,像笛卡尔(编者注:法国皙学家(1596一1650))或斯宾诺莎(编者注:荷兰哲学家(1632一1677))那样幻想。米娜喜欢德国哲学中那些晦涩难懂的推理和费希特(编者注:德国哲学家(1762一1814))的高尚的禁欲主义,正如一颗温柔的心喜欢回忆美景。康德(编者注:德国哲学家(1724一1804))那些最深奥难懂的后,让米娜想起的也仅是父亲当年念这些话时的声音。有她父亲这种引导,还有什么哲学学不懂,弄不通呢?有几位出类拔萃的学者答应到她家里授课,听课的只有她母女两人。
她上午跟学者们一起钻研哲学,晚上参加大使举办的舞会。
在这种生活里,爱情竟没有叩击这个富有的女继承人的心扉。法国男人使她感兴趣,却动不了她的心。母亲常在她面前称赞他们,可她对母亲说:
“他们也许是人们能够遇到的最可爱的男子,我欣赏他们的聪明才智。他们每天讲的讽刺话那么俏皮,叫我惊奇,叫我开心,可是,当他们极力显出心情激动的样子时,你难道不觉得他们做作、可笑吗?难道他们没一点真情实感?”
“你这些指责有什么益处呢?”明智的德-旺格尔夫人回答“你要是不喜欢法国,我们就回哥尼斯堡去。但是你别忘了,你已经十九岁了,而我也可能离开你。还是考虑考虑,选一个保护人吧!万一我死了,”她凄然一笑,补充说“c城的大公会把你嫁给她的侍卫官的。”
一个晴朗的夏日,德-旺格尔夫人和女儿一起去贡比涅观看国王行猎。米娜在森林中部忽然看到了比埃丰古堡遗址,感触很深。她还摆脱不了德国人的偏见,觉得巴黎那座新巴比伦城里的每一幢宏伟建筑,都有一种冷漠、嘲弄和邪恶的意味。
在她看来,比尔丰的古堡遗址就和德国布洛肯峰顶上
第(2/16)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