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攻集庆叛将陈谋杀郭帅 追红
第(4/7)节
又下诏命令河南江北行省左丞相泰费音统领淮南诸军攻打被起义军占领的诸城,命湖广行省平章政事(从一品)勒呼穆调所部苗军听其节制。
再说陈埜先、朱元璋。他既然发了誓,朱元璋只好让他留下。随后,和陶安、汪广洋商议:如何对付陈埜先?
陶安建议道:“他的兵多,可让他独攻一城。派监军带一支部队跟随,他若佯攻,就绑了他,以军法论处。”
汪广洋赞同。朱元璋也觉得这个建议好。决定命他攻占溧阳,这样可以产生一石三鸟的作用。一是:他攻下溧阳,兵力少则损失两三千,多则损失四五千。二是:证明他还不想背叛自己,占据溧阳可以解除溧水的后顾之忧。三是:让他的人马有个地方自食,不用拨粮供养。
于是,朱元璋命令陈埜先攻打溧阳城,陶安做监军,徐达押运粮草随后。
陈埜先心知肚明,这次他再不卖点力,结果就难以预料了。他想:如果攻不下溧阳,陶安和徐达可能持有密令把他杀掉?
再说,溧阳守军人马没有集庆多,城池也不是那么坚固险要。因此,这次陈埜先真心实意地指挥攻城,牺牲了三千多将士,攻占了溧阳。
陶安高兴地返回太平府复命。徐达则押运粮草返回溧水。陈埜先攻占溧阳后,朱元璋去信表示嘉奖,并言明:缴获的所有战利品不必上交,赏赐给全体官兵。溧阳所有的官粮留作陈家军的军粮。
陈埜先以为这下朱元璋不再怀疑他,暗中与集庆的江南行御史台御史大夫(从一品)福寿勾结。
福寿(?-1356),西夏党项族人。貌俊、知书,尤善应对诗联。长大后,进入预备禁卫军。任用一年,因功授长宁寺3少卿(从四品),后升侍仪司4
引进使知侍仪事(正四品)。派出朝廷升任江西行省饶州路总管府达鲁花赤(从三品),后为御史台淮西江北道廉访副使(正四品)。再回朝廷为工部侍郎(正四品),太常寺礼仪院佥事(正四品),后改户部侍郎(正四品),升户部尚书(正三品)。又出朝廷为御史台燕南河北道廉访使(正三品),回朝廷升枢密院同知(正二品)。至正十二年(1352),出升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从一品),后为江南行御史台御史大夫(从一品)。
陈埜先送密信告诉福寿:已写信引诱朱元璋攻打镇江(今属江苏)。如果他采纳再告之。
他在诱骗信中说:“集庆城池,北环大江,南枕崇冈,三面依水,以山为外城,以秦淮为护城河,地势险阻,不利步战。昔日晋朝王浑、王浚造战船谋之多年。隋朝攻集庆,贺若弼自扬州、韩擒虎自庐州、杨素自安陆,三路战舰同时俱进,然后才克之。今环城三面,元军水师与苗军联手建立水寨,绵延三十余里。强攻则忧虑敌军断我后方,扎寨围困则粮运难以为继,竭力前进则无详备,反成后患。不如凭借南方溧阳,东取镇江,扼守长江之险,断其粮道。再显示长久围困,可不攻而克。”
陈埜先的话似是而非。比如,公元589年,隋朝行军总管贺若弼使用战舰只是从江北广陵(今扬州市)南下渡江,先攻占南朝陈国南东海郡丹徒县(今江苏镇江市),再通过陆地从东面进军150里的金陵(今南京)。他进军到钟山白土岗(大概是今天钟山西麓的白马山庄、岗子村一带),打败了陈国金陵的北面守军田瑞、鲁达、周智安等部,随后从金陵北门(北掖门)入城。此时,隋朝西路军总管韩擒虎已攻破南城,率五百骑兵从南门(朱雀门)先期进城。
朱元璋明白陈埜先在使诡计,复信道:“历代攻占江南的人,晋朝灭吴国、隋朝平陈国、曹彬取南唐,皆因为长江天堑阻隔南北,所以必须会集水师渡江,才能成功。今天我已在金陵上游过江,扼制其咽喉,水师多寡,不足为虑,舍舟而进,足以攻克,与晋、隋时期形同事异。足下兵多将广,宜乘时进取,建功立业,为何舍速胜之策而设想这样的迂回之计?”
接着,朱元璋想:取镇江不如先占芜湖,巩固我的后方,广积粮。
八月丁丑(二十四)日
第(4/7)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