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取和州保和州化险为夷 朱总
第(2/8)节
说:“邓愈一直带兵反元,历经多次战斗,是员将才。听闻他们带有粮食,足够吃一阵,无须我们提供。”
如此一来,郭帅也就答应了,同时正色道:“那这支部队尔管,没有粮吃毋找我!”
朱元璋窃喜,拱手低头答道:“元璋遵命!”
不久,他考虑到邓愈毕竟太年轻,万一战斗中有个闪失,势必影响他的一万人马。于是,把单枪匹马、年长厚道的胡大海安排到他的手下担任先锋。算是未雨绸缪吧!
一日,郭子兴召集将领商量出师攻占官兵的城池,解决粮食问题。朱元璋借病推辞。郭子兴知道这个义子足智多谋,再三派人请他。朱元璋只好抱病参会。
会上七嘴八舌,有的说攻占扬州,有的提出夺取庐州(今合肥市)。但是都不中郭帅的意。朱元璋一直没有说话。最后,郭子兴很客气地征求义子的意见。
朱元璋这才建议说:“困守孤城,诚非久计。今欲谋食,所向唯和州可图。”
和州属于上州,治所设在历阳县,州、县两衙同城。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在和州设万户府镇守,属淮西总管府。
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置和州安抚司。
至元十五年,和州安抚司升为和州路,辖历阳、乌江、含山三县。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和州路又降为和州,划属庐州路。
和州(今安徽马鞍山市和县)地处皖东,位于滁州正南略偏东,中间隔着全椒县,为江淮水陆要冲。东距长江6公里。西离所辖含山县昭关直线距离28公里,封锁昭关,可挡庐州来犯之敌。
春秋时期,昭关为吴楚界关。公元前522年,楚国大夫伍奢次子伍子胥被通缉,想过昭关逃到吴国,结果愁白了头。
和州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东南大部为沿江平原,海拔50米以下,盛产稻米。占据和州,两万兵马的粮草基本不愁。
“如何图之?”郭子兴问道。
朱元璋接着说:“然其城小而坚,难以力胜,可以计取。”
郭元帅又问:“如何计取?”
元璋说道:“昔攻民寨时得其民兵,号曰庐州路义兵。可拟(模拟)其制三千,选勇士椎(音:锤)髻1,左衽衣(穿)青衣,臂背露之,佯为彼兵。
以四橐驼(骆驼)载赏物驱而行,使人声言庐州兵。送使者入和州赏赐将士,和州兵见之必纳无疑。因以绛衣兵万人继其后,约相距十余里,俟(等待)我青衣兵薄(接近)城,举火为应。绛衣兵即鼓行(击鼓前进)而趋取之,必成矣。”
郭帅露出笑容,赞道:“此计甚好!”
随后,郭帅命总管赵继祖假扮使者,携带骆驼赏物;令左总兵张天佑携镇抚汤和带领3000身穿左衽青衣的红军前往。接着,命镇抚耿再成带领5000绛衣红军随后。
正月戊寅(二十一)日,赵继祖、张天佑到达和州北界滁河徙阳关时,当地理正听说庐州义兵经过,便带领乡亲迎接,邀请进村吃饭。告之已经备好酒肉。
盛情难却,时间又到了正午,张天佑就顺水推舟。青衣部队跟着进村休息,就着村民提供的茶水吃着干粮。结果张天佑、赵继祖贪酒,喝醉了,睡了一觉,耽误了余下的半天行程。
后行的耿再成渡河走过徙阳关,接近了和州。天黑时,他左等右等,不见和州的火把信号,以为张天佑三千兵马一定进了城,拿下了和州。于是便率绛衣兵直抵城北大门。
镇守和州的达鲁花赤叫乜先帖木儿,是行省平章政事(从一品),胆子较大。他听说是红军,急忙下令关闭城门。门外两旁各留下一条移动式x形矮栅栏。
耿再成只好退后几百米就地休息,等候不知去向的张天佑。走了两天路,人困马乏,耿再成的部队放松了戒备。
第二天凌晨,元军从小西门城头n形龙门滑轮架上放下十多米长的斜桥板,架在地面一座青石砌筑的梯形台上(古称飞桥)。台高一丈(约
第(2/8)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