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闯天下取山寨得兵三千 横涧山
第(2/8)节
店主答道:“往北七里地,在路边东头不远,看得见。听说那山有他们的人放哨。去年十月官兵来剿过一次,抓了哨所的人,全部砍了头。他们很害怕,现在很少出来。”
“他们有多少人?”
“大约两三千。”
“领头的叫甚?”
“听说姓郭。”
第二天早上,朱元璋带上汤和、费聚,套上绛色军服,拿了兵器,然后步行到夹子山。
带上汤和,一是因为他经验丰富;二是他面相和善。带上费聚,因为他身形伟岸,自幼习武,武艺高强。
费聚生一张“甲”字脸,下巴略尖。长一对卧蚕眉——眉长微曲上扬,浓黑伏射天仓,形色五彩。眉下嵌一双象眼。印堂宽度适中,下卧一只胡羊鼻——山根微低,年寿丰挺不露骨,鼻大而正,准头圆尖微下。唇蓄短须。
古代面相学认为:卧蚕眉主使忠义过人。象眼主使福禄寿俱全。胡羊鼻者为人精明能干,白手大发,妻荣子贵,万般达成。应是先军后政之相。
夹子山不高,200多米。其北面2.2里有座丘陵小山头,叫虎山,高100多米。两山距正西乡道约2里地,是监视乡道南北方向动静的好地点,也是进山到驴牌寨的门户。在夹子山和虎山各有一个哨所,十个兵。
夹子山的哨兵远远看见是红军,见他们离开乡道右转进山,就下山在路口拦住询问。这正是朱元璋想要的效果。哨长听说是拜见郭寨主有要事商量,就主动为他们带路。
驴牌寨扎在虎山东面3里的一座丘陵山头,100来米高,四周地形还比较险要。此山头原本无名,郭寨主带着队伍到此驻扎后,就把它叫作老郭山。不是他的人,包括此山东南2里地张家堡的村民,问起老郭山,谁也不知道。
靠山乡到定远的路程有40公里,这一带人烟稀少,树木繁茂,从山脚铺到山顶,针叶林郁郁葱葱。一座座小山头星罗棋布,很多都没有名。没有人带路,很难找到驴牌寨。最初由此进山时,郭寨主就在夹子山和虎山设立哨所,各留下九个人。进山时叫一个小头目带上亲信士卒一路留下暗记。在老郭山安营扎寨后,再安排亲信士卒回头当哨长,负责报信。其他人偶尔到寨里,也是跟着哨长走,分不清东南西北。
元军来围剿时,先到西面的永kang乡,再北上到靠山乡。到达夹子山和虎山之间的进山路口时,夹子山哨长跑回山寨报信。元军包围搜索了夹子山,发现了哨所,活捉了全部哨兵。虎山的哨兵发现后全部撤回山寨。
被俘的哨兵无人认识到山寨的道路。有个去过山寨的试着带路,进山十里转了大半天,走得人困马乏,连个人影都没有发现,只好退出。元将气得把他们全部砍了。
随后便在夹子山、虎山和靠山乡、永kang乡建立据点,派兵封锁了出山的这个便捷路口和靠山乡各个要道。进入仲冬,因为天寒地冻等原因,元军撤了兵。
听报郭子兴义子朱元璋前来拜访,郭寨主在议事厅登堂就座,三个小头领坐在右边。
朱元璋拱手施个礼,开门见山说:“我乃濠州红军郭子兴元帅义子朱元璋。我们郭帅与寨主相识,特命我来邀请郭寨主加入红军。俗话说:得荣思辱,身安思危。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寨主隐居小小山寨,元寇虽然难以寻到,一旦封锁,三千兄弟,坐吃山空,必被困死。不如主动杀寇攻城,纵横天下。”
这话说到了三个小头领的心窝里,窃窃私语。郭寨主看在眼里,假装咳嗽了两声,等小头领识趣地闭了嘴,便说道:“朱将军的话固然不错,只是改弦易辙是个大事,容我们商议商议。”
“郭寨主说的是,元璋不急。”
“既如此,各位先歇息歇息。”
过了一会,郭寨主把朱元璋从小客厅请回议事厅,说道:“承蒙郭元帅瞧得起在下,不胜感激。不过,恕我直言,听说濠州有七个元帅,各有主张,郭帅无法节制。我们到了他的帐下,只怕跟着受气!一笔写不出两个郭字,请贤侄转告郭帅,待他号令
第(2/8)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