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34章 高才卓识陈仁锡

第(2/3)节
对自己这么亲切?还要给自己介绍人?

    朱由检向他一一介绍了徐光启、李之藻、王徵、熊明遇、方以智五人。

    然后说道:“卿等来得正好,朕正要商议改革科举之事,都可以说说看法。”

    随即又笑道:

    “今日与诸位爱卿在这观星台上议事,正得地利之便!诸位可知为何?”

    方以智头脑敏捷,立刻道:

    “陛下莫非觉得今日讨论之事,不宜被他人知晓,所以才说这观星台上有地利之便?”

    徐尔一忍不住摇头:

    “陛下才登基一年不到。对诸位都未必全然熟悉。我也是第一次见到皇上。若真有机密要事,怎么会贸然托付给不熟悉的臣子?”

    他虽然在几个官员中品级最低,但比起方以智这个白衣身份,毕竟还是强些,更何况年纪长得多,自觉出言驳方以智几句也不为过。

    方以智对徐尔一的说法显然不以为然,但也不打算反驳。

    陈仁锡却眸子里光芒闪烁了一下,缓缓道:

    “陛下通过吾等的奏疏、文章、着作,也足以了解吾等是什么样的人了。”

    朱由检看了陈仁锡一眼,点点头。

    心想不愧是十年前就能预测出周皇后前途的神人,一语说中关键。

    或许陈仁锡也是某个穿越者?

    他后世大略看过陈仁锡写的《无梦园初集》,其中论盐法,论辽东地理和军事,都有不少真知灼见。

    陈仁锡可以说是一个学问浩瀚如海的天才式人物。

    历史、经济、水利、地理、军事、诸子百家无所不通。

    而且他不是那种什么都知道一点,但又什么都平庸,只能说些不痛不痒,陈词滥调的人。

    他是真有高才卓识,能说出犀利见解,一语中的那种人。

    比如在论述收复辽东方略上,他痛斥关外慢慢守城修城,逐步推进之法,认为这是不懂兵家分合之势的愚蠢之举。

    陈仁锡指出集中有生兵力,在局部形成优势兵力,攻敌不备,这才是打败建虏的根本办法。

    “兵家之势利于合,不利于分!奴之克我城而不守也,情之深而策之巧也。若得城即守则地广而力分,故旋得旋弃者,非爱我畏我也,正以分为合之计,而中国之将吏不识也。”

    也就是建虏攻克广宁、大凌河这些地方,却不分兵驻守,宁可放弃,这不是建虏对明朝有什么感情,不忍心占据,当然更不是害怕明军。

    而是因为建虏明白不管三七二十一,得到一城就守一城,只能导致兵力分散,反而自陷于被动。

    陈仁锡论述靠分散兵力在关外修城是没有出路的。

    “若我持渐进之说,以为恢复之谋。则得一城,守一城,复一堡,守一堡。多兵则无饷,少势则成孤。我散为守,而虏常聚。彼以全力攻我。苟一城陷,而余城不可保矣。其不可必保者,兵家分合之势使然也。”

    陈仁锡力主从山海关出发到三岔河方向佯攻,牵制建虏主力。而明军真正主力从海上进发,从鸭绿江、镇江一带,直捣建虏后方老巢。

    “我以舟师潜抵鸭绿江,直捣其巢穴。率东江之兵收辽之四卫,又约朝鲜之旅攻奴之腹心。三方并进,水陆夹攻。”

    这个战略和熊廷弼、毛文龙的主张可以说不谋而合。

    当时文官里能有如此见识者,凤毛麟角。

    仅此一点也可见,陈仁锡确实是一个大才。

    尤其难得的是陈仁锡对辽东的地理,甚至海上诸岛的形势,都做了详细的描述分析。

    他在《纪八岛形势利便》一文中说:

    “旅顺南接登莱北通金复,东西联属诸岛此南路进兵之要道也。

    “广鹿、长山,周各百余里,既饶耕牧之地,更多驻练之场,且切近老岸,从红嘴堡望海埚,进则可南走金、复,北出盖、海,以窥辽沈。

    “石城宽广五六十里,内有膏腴数百顷,而黄骨堡、沙儿
第(2/3)节
推荐书籍:论路人甲如何凭吹牛在无限流苟活斗罗大陆 小舞的ntr前传:杀戮之都的堕落进了爱豆的春梦怎么办?!万人迷系统说她寡得没救了大意失女友我在霸总小说当绿茶喵七零笨蛋美人有个大商场[ABO] 绝美将军在恋综深陷修罗场母爱柔情被狮子豢养的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