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女的科举拜官路 第52节
第(3/5)节
能打破翰林院只准男人进入的规则,一定会带来不凡的影响。
家中产业做到如今的地步,佟三娘的眼界和城府也早已不可与当初同日而语。她最后一次挽留许清元,虽然开出了非常利润分一半的话。自己掌控法人已经成为她的习惯,许清元的建议她固然会极大程度地采纳,但权力还是握在自己一个人手中比较好。
这大半年中,许清元一直未得以入仕,朝廷不是没有向她抛出过橄榄枝,不过状元任官都是由皇帝亲自任命,吏部三不五时就会通知她有个某某官职空缺,觉得她比较合适,但她从未点过头,皇帝自然也顺着她的意思,跟黄老尚书就那么耗着。
开春后没多久,清珑公主下嫁兵部尚书府中,许清元到场恭贺。因为去年冬天多灾,清珑公主自己提出要将婚礼简化,官民大赞其爱民之心。
婚礼九盏宴会后,皇上皇后回宫,众宾客直热闹到大半夜方才散去。临走前,清珑公主拉着许清元道:“你不要担心,本宫会帮你的。”
恶劣的自然灾害不仅对大齐影响深远,边疆靠天吃饭的游牧民族没有齐朝的家底,根本受不住这一遭。因此整个冬天边境都不太平,时常有外族骚扰,奸淫掳掠之事也常有发生。到三月份左右,饥寒交迫了一整个冬天的他们更加大胆,齐朝的东北、西南方向一两个月内爆发了十几次中等规模的冲突。因为与齐朝和亲,西北河夷虽然没有侵犯边境,但派过几次使者哭穷求救济,为了百姓和面子,朝廷只能出钱出粮帮他们度过难关。
东北、西南边境的边民不堪其扰,而且冲突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皇帝也十分恼火,满朝文武更不会觉得这是什么有面子的事情。而边境驻军的情况自然也没有多好,一次次向朝廷来信请求增派兵力,种种矛盾亟待解决,可国库的钱却是有限的,只能看向待宰的肥羊。
贸然提高税收会招致商人们不满,但胳膊拧不过大腿,朝廷有权,商人就成了钱袋子。
商人纷纷推举许清元进入翰林院,这是他们提出的利益交换条件,皇帝自然是一百个乐意,黄老尚书现在是骑在老虎背上,上下都为难。
如果不同意许清元入翰林院,那一顶不顾朝廷安危的大帽子就要扣下来,官商矛盾也会继续恶劣下去。如果同意,那还不如当初早点点头,省的还把管志义从翰林院调出来,损失一员大将。
最近尚书府的气氛十分紧张,上上下下都格外小心谨慎,生怕行差踏错一步。在黄嘉年还在寻求其他解决方法的时候,没想到却是黄老尚书先打算妥协。
“父亲,一定还有别的办法的,不过是一群商人,难道还辖制不住他们吗?”
黄老尚书的脸上满是疲惫,他已经知道自己棋差一招,差的不是权势,是对方根本在以逸待劳。法人的设立发展已经开始逐步改变现有的局面,商人对于工人需求的上升与他们对女子的压制之间的矛盾逐渐摆到了台面上,趁现在让步,或许还能来得及跟对方提条件。
昭明二十五年四月,经宁中书和兵部郑尚书的多次奏请,去年高中状元后一直赋闲在家的许清元被皇帝任命为翰林院编修,正七品。
按照道理来说,状元应当任从六品的修纂,榜眼探花任编修才对,可经过黄老尚书的斡旋,许清元被迫降一品级,当听到委任圣旨的时候,她丝毫没有犹豫不满,千恩万谢地接受旨意,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终于等到这一天,还好没让她等太久。虽然官职上有些小插曲,但皇帝和她都懂得见好就收的道理,万一把对方逼急了,吃亏的还是许清元自己。
许长海似乎完全没想到女儿真的能做到这一点。在这半年过程中,他无数次地劝说其接受其他官职,但始终拗不过许清元,父女二人爆发过几次争吵,后来许清元直接搬到了东昌街去住过一段时间。如今拨开云雾见光明,自己的女儿要进入翰林院,那可是中枢人才的储备地,天下文人最最清贵的去处,而且之前从未有过女子得以进入,偏偏是他的女儿做到了这一点。
于是在许晴元准备上任的这段时间里
第(3/5)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