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刑事犯罪科 第68节
第(3/4)节
此等常人怕是日常都不怎么能接触的稀罕东西,竟然出现了死者张三同喉咙里里那颗没有来得及咽下的西瓜籽上,这倒是有些令人始料未及。
昨夜,在客栈之时,段鸮已仔细看过最初江宁府的那份仵作们尸检后留下的卷宗。
当时他就已经在心底推测过排除了最初的两种可能,能使那颗人头和那些西瓜被急冻的方法就只能是硝石制冰一法。
此外,要达到能将张三同的脑袋就这么从脖子上砸下来也只有这一个办法。
因冰冻过度后,人体骨骼本身的硬度就会因冰块包裹住透露的硬度而一起改变,这时要将张三同和冰冻在一起的脑袋就这么用西瓜砸烂才会更便于操作。
在此之前,江宁官府包括司马准这头一直没有彻底解开的一点疑惑。
就是为何在这伏天之中,金陵本地又没有离地面本身极深的地窖的的情况下,张三同和那七个西瓜是如何被人一夜之间完成急冻的。
如今这人头咽喉深处卡着的一颗西瓜籽,和少量沾染上的硝石粉末一暴露,这个疑难之处却是迎刃而解了
因为张三同也许死前那夜,刚巧就吃过这么一块冰镇过的西瓜。
那被吃掉的西瓜应该最初正放置在某种大型容器内的未完全融化的硝石浸泡着,或许因此表面才碰巧沾上了些。
这就间接说明了,他被旁人砍下头颅的那个晚上。
应该去过一个本身存储着很多硝石,还有西瓜被积压着的地方,这才让在死后也都将这些物证保留了下来。
老掌柜有说过,那几日张三同经常半夜不回来,还突然出手阔绰了些,他们都猜测他是遇上了什么过去认识的同乡,所以日子发迹了。
如今细想,那帮在暗处和张三同搭上伙的‘同乡’就是亲手杀了他的人了,这也就排除了这不是个体凶杀案,张三同是死于一伙人的手中的。
而在段鸮个人所读到的历代卷宗中,关于硝石这种东西,有文字记载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后在唐宋时达到顶峰。
那时地方已时不时会挖出了此类酷似白色石块的特殊物质。
最初百姓不知这是什么,后发现其可引火,燃点特殊。
就开始广泛用于方士炼丹之中,大多数人都将其称作火硝。
火硝,是制造基础火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材料。
有一个说法是,在前朝至本朝,民间火硝矿的开采率一度达到了自古以来的最高峰,朝廷那头虽试图严格把控,此类硝石矿还是一度流通的非常大,完全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专门采集此类矿石的百姓只需要去山中设法扫取这种含硝的土块。
回家置于桶内,加水浸泡,经特殊办法完整地筛网过滤后,将所剩下的滤液熬煮或晒干,就得到纯度非常高的硝石结晶。
至于这硝石制冰之法,原是宋朝初年的街头商人为了抵抗暑热,用此物制作如果子酒冰饮在市集贩售。
因硝石磨成粉末加入水,就可使原本常温下水在很快的前提下迅速完成急冻,而且无毒无味,所以硝石制冰这一法子也自此流传下来。
可前面也提到了,如果不是专门炼丹制药的方士和专精此道的生意人,如今民间的寻常人甚少会用到火硝,制冰所需要的硝石用量又极大,那为何杀死张三同的人身上要携带着这么多的火硝呢——
“…段鸮,所以你现在的意思是说,最好快去查查张三同这个人和皖南水匪或者黑帮之间的关系?”
一早就被段鸮叫来义庄,随后又共同前往江宁官府。
得知三案之一的人头西瓜案竟出现了令人始料未及的重大转折,这位先前始终没有查清楚此案的江宁总领也是大惊失色。
因此前张三同被人砍下头颅,一直被官府这边也单方面定性成义庄恶性凶杀。
虽司马准以多年的办案经验来说,总觉得三起看似无关的奇案本身该是有什么关联的,但具体到底是谁因何缘故杀了那平常不起眼的店小二张三
第(3/4)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