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21)
第(4/4)节
比的震撼,还有跨越了光阴的惆怅。
因为它们代表着长达数十年的努力,以及背后不肯放弃的身影。
那些他并不认识的前辈们,耗费了金钱、精力,只为了带回琵琶,像是琵琶寄居了楚郑夫妇的亡魂,渴望着魂归故里。
遗音雅社的乐器,就像我们走失的家人,如果我们不找它们,它们可能永远回不了家了。
厉劲秋看着钟应,像看到了许多人。
他仿佛也见到了满墙相似的木兰雕花琵琶,终于知道,钟应为什么会如此执着于十弦雅韵。
因为那张藏在贝卢手上的古琴,可能是他唯一能够确定踪迹的乐器。
遗音雅社其他乐器,就跟这琵琶似的,沧海一粟,大海捞针。
所以你的曲子里,不止是纪念死难者,也在纪念战争中消失的人。
厉劲秋感受到的那份希望,更加具体,无论是战争中流失的遗音雅社乐器,还是毛特豪森死去苦难者,你都期望着自己能够在一切还没发生的时候,拯救他们。
钟应笑着看他,终于体会到藏在音乐里思绪,被人完全了解的快乐。
因为我们遭遇过相同的灾难,任何一个遭过难的人,都不会愿意见到历史重蹈覆辙。
厉劲秋知道他说什么。
中国近代历史的屠杀、战乱,将一片乐土烧灼得千疮百孔。
他翻开那段时间的历史书,都能感受到沉重浓郁的血腥,以及文明社会永远无法理解的残酷残忍。
中国人和犹太人不同,有着强烈的国家情绪,认定了自己扎根的土地。
可他们依然同情这样流浪的民族,遭受的折磨与苦难,也同样感受到了弱者备受欺压,等待死亡的绝望。
厉劲秋捋了捋额发,顿时觉得自己并不了解奥地利。
作为一个音乐之都、艺术殿堂之外,他甚至不知道毛特豪森集中营在哪里,更不知道纪念碑在哪里。
忽然觉得我接下维也纳之春的邀请草率了。
第(4/4)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