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九千岁[重生] 第117节

第(2/3)节
,就不劳烦大皇兄了。”

    殷慈光见状也不强求,点点头退至一旁,待侍女到了近前,方才转身离开。

    姚氏见状松了一口气,连忙带着侍女往另一个方向走去。

    听着逐渐走远的脚步声,殷慈光顿住脚步回过身去,瞧着姚氏难掩慌乱的背影,对追上来的侍从吩咐道:“去女眷那边打听一下,刚才三皇子妃那边出了什么事。”

    侍从领命而去,不过片刻就回来了。

    低声回禀道:“没出什么大事,就是三皇子妃与淄阳王世子起了些误会。世子喝多了酒,认错了人,冲撞了三皇子妃。”

    按辈分算,淄阳王世子是他的堂兄。

    隆丰帝登基时,兄弟都已经死了个干净。就剩下淄阳王这么一个堂兄弟。

    淄阳王没什么野心,是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因此隆丰帝也乐得多给这个堂兄一些荣宠,将人好好养在封地上。

    淄阳王世子不过二十出头,却肖似其父,是个更为声名狼藉的纨绔。而且他尚未承袭爵位,大半时候都待在望京。以至于贪酒好色的纨绔之名传遍望京,无人不知。

    这样的人做出什么浑事都有可能,但姚氏在慌什么?

    殷慈光思索片刻找不出头绪,便将之按下,先回了席间。

    薛恕远远瞧见他的身影,找了个理由退了出去,去寻偏殿中醒酒的殷承玉:“下头人来报,大皇子去了冷宫。收尾的是高贤的人。”

    他自是知道殷承玉对这个长兄的感情不同于殷承璟之流,略迟疑了一瞬,还是将自己的猜测说了出来:“大皇子才封了王,又和高贤搅合到一起,怕不是起了心思?”

    殷承玉蹙起眉,想说殷慈光不是这样的人。但话未出口便顿住——人总是会变的。

    经此大恸,殷慈光确实变化不小,而他尚且不确定这种变化是好是坏。

    捏了捏眉心,殷承玉有些疲惫地吐出一口气来:“文贵妃的事不必插手,至于大皇兄……先静观其变吧。”

    第115章

    文贵妃的死讯在万寿节后才传到隆丰帝的耳朵里,此时距离千秋宴已过去了三日。据说尸体在屋子里挂了三日,才被人发现。

    初听闻死讯时,隆丰帝愣了下,脸色肉眼可见地难看起来,还带了些许怒意:“人好好的怎么忽然就没了?”

    留了文贵妃一条命,说明他到底对这个女人还是有些感情的。如今骤然听闻死讯,到底还是有些不落忍。对于没将人看好的宫人也有了迁怒的意思。

    来禀报的小太监越发垂低了头,小心翼翼答道:“陛下万寿节那日,文废妃说要为陛下抄写佛经祈福,不许送饭的宫人入内打搅,只叫人将饭菜都放在了门口。送饭的宫女连续三日都只将饭菜放在了外间。那饭菜被冷宫里的老鼠吃过,宫女也没看过问题来,连续送了三日,又没听见内间有动静,起了疑心入内查看,这才发现人已经没了。”

    听说文贵妃临死前还惦记着为自己抄经祈福,隆丰帝神色愈发动容。他迟疑一瞬,到底还是不忍唯一宠爱过的女人走得太过凄凉,脚步往外迈去:“摆驾,朕去送贵妃一程。”

    高贤闻言立即让人唤来御撵,又使了个眼神,便有个伺候的小太监悄无声息地往偏殿行去。

    殷慈光收到消息时,隆丰帝的御撵已经往长春宫的方向行去。

    从他所在的方位,隐隐约约还能瞧见明黄的车驾仪仗。

    他负手站在窗前,面上的神色很淡。

    这大概便是受宠与不受宠的差别吧,他的母亲直到下葬,隆丰帝都未曾去看过一眼。如今一个废妃自缢在冷宫,倒是要巴巴跑去送最后一程。

    殷慈光垂下眼来,嘴角勾起一丝嘲讽的弧度。

    但愿皇帝看到了他准备的礼物,还能惦记着心心念念的宠妃。

    不过一刻钟,隆丰帝的御撵就停在了长春宫前。

    冷宫荒僻,久无人烟。随行的内侍生怕冲撞了皇帝,推开了大门又清理了尘灰,才恭恭敬敬地请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