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女同夫的日子】(1-2)
第(2/6)节
华之余,也改变了刘
秀竹的人生轨迹。
那次文艺汇演是一次国际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组成部分,有多个国家的文艺
团体参加,还有许多在华工作外国人前来观看。
刘秀竹在居住的酒店认识了一名就读于上海外国语学院的湖北姑娘,这名湖
北老乡比刘秀竹大几岁,身材挺拔,但相貌平平,和刘秀竹比差了好几个档次。
当时的刘秀竹对这个一口流利英语的大学生姐姐很是仰慕,经常去找她聊天,
在闲谈中得知她是专程来给一位赞助了此次演出活动的驻华外企高管做翻译的。
当刘秀竹好奇的问她做翻译能赚多少钱时,她回答正常情况下一天是100
元人民币,然后她又带着几分炫耀几分羞涩隐晦的说道:「其实我赚的更多。」
当时刘秀竹并不理解她为什么赚的更多。
不过刘秀竹很快就明白了,因为半个小时之后,刘秀竹就目睹了一个身材高
大的洋人,一边用英语和那个大学生姐姐愉快的聊天,一边用一只毛茸茸的大手
在姐姐的屁股上肆意揉捏。
刘秀竹当时已经略微懂得了男女之间那点事儿,她也很快就明白了那个湖北
老乡姐姐口中更多的钱是靠什么赚的,但是这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做翻译的这份
收入给刘秀竹带来的冲击已经丝毫不亚于行星撞地球。
当时刘秀竹去上海演出学校给她的补助是五十元,这在当时已经是一个普通
工人一个月的工资,而做翻译一天就能赚到一百块。
这在当时已经是一个天文数字,而且只要能攀上洋人就能赚的更多。
回到学校之后,刘秀竹下定决心学习英语,以后努力赚大钱,因为钱对她来
说实在太重要了。刘秀竹自幼的生活就是在窘迫中度过的,外公外婆用微薄的收
入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之所以舍得让刘秀竹八岁就离开家庭去学习舞蹈,也
是想为家里减去一张吃饭的嘴。
刘秀竹回到学校之后,就开始拼命学习英语。
由于刘秀竹此前一直在歌舞团学习舞蹈,文化课基础很是薄弱,英语更是接
近于零。但是这丝毫挡不住刘秀竹的学习热情。刘秀竹每天的闲暇时间都用来学
习英语,给自己定下了每天朗读课文一小时,背五十个单词的学习任务,遇到了
问题主动向老师求教。
刘秀竹当时的英语老师是个五十年代毕业于辅仁大学的老太太,早年在中国
国际广播电台英语频道做过播音员,能讲一口纯正的伦敦腔。七十年代跟随当水
利工程师的丈夫落户宜陵。八十年代大多数人都没有认识到外语教育的重要性,
宜陵这个小城更是如此。所以老太太对刘秀竹这个虽然基础薄弱,但是勤奋好学
的学生很是器重,于是经常一对一辅导刘秀竹,手把手的纠正刘秀竹的发音。
功夫不负苦心人,几年下来刘秀竹的英文听说读写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大专毕业时,已经能够顺畅的阅读英文原著,收听英文广播了,与人交流时一口
流利的伦敦腔也令人十分羡慕。
刘秀竹大专毕业时,听从老师的建议,报考了华中师范大学英语专业本科,
跨专业报考的刘秀竹,凭借着几年时间里打下的扎实的英语基础,在400多名
考生中一鸣惊人,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在华中师范大学的两年时间里,
刘秀竹接受了系统的外语教育,毕业后回到宜陵老家当了一名中学英语教师。
这在旁人看来已经是一份令人羡慕的
第(2/6)节